觀瀾財經 l 無創新不創業?企業如何實現原始創新?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關鍵材料、核心器件、高端制造裝備仍然高度依賴進口。如集成電路芯片制造、工業基礎的關鍵材料、高端機床等,仍是重點產業和重大工程配套“卡脖子”的技術。
我國制造業整體升級,歸根結底,要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從關鍵工業基礎材料、核心器件和高端制造設備等領域真正實現升級,并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成果,才能真正擺脫受國外制約的現狀,從而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為進一步探討中國科技原始創新發展的未來趨勢和實現路徑,由弘信創業工場、廈門柔性電子研究院和廈門市創業與投資協會聯合主辦,觀瀾財經、廈門國際金融管理學院協辦的“2019中國原始創新之路發展峰會暨柔性電子技術、智能制造項目路演”于7月15日下午在廈門云創智谷舉行。
▲特邀主持 觀瀾財經創始人 柯嵐
柔性電子技術改變硬件的未來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們日益提升的便捷性需求,電子產品呈現多功能化、輕薄小型化、環境友好化、低成本化的發展趨勢,驅動了柔性電子的產生與發展。
柔性電子在國內起步較晚,曾經國內FPC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都被外資或合資企業所占據。
弘信創業工場旗下的上市公司弘信電子是中國FPC行業領頭羊,是專業從事柔性線路板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弘信電子是目前國內少數的能夠自主研發設備、定義設備的企業,對整個軟板智能制造體系已經完全掌握,在某些工序的自動化水平及管理執行系統等方面已超越日本、韓國等國際一流的FPC企業。弘信電子柔性印制電路板智能化生產工廠建設項目于2016年列入“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是廈門首個國家級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
▲廈門弘信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何耀忠
廈門弘信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何耀忠以《柔性電子產業發展趨勢》為主題,從概念、特點、市場機遇、應用場景、研發方向等多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柔性電子。
柔性電子主要包括柔性電路板、柔性傳感、柔性新能源、柔性光伏、柔性電池、等,在消費電子領域、新能源汽車、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等應用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技術。
柔性電子具有連接可靠、產品輕薄、可撓曲、省工省料、少工序、節能環保等特點,在半導體、顯示、傳感器、照明、電源等應用領域具有廣闊市場。
弘信電子結合自研開發和學校合作開發,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中國原始創新技術的未來和發展
論壇交流的環節,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工系系主任洪文晶教授、弘信創業工場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強、廈門乃爾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瑞林、合肥永淇智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俊銘共同探討中國原始創新技術的現狀、未來和發展路徑。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工系系主任 洪文晶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工系系主任洪文晶教授詮釋了廈門大學化工學院在原始創新技術和產學研領域合作的深度內涵。他認為,原始創新是從0到1的過程,原始創新的發展需要產業界的強力支持。
▲弘信創業工場投資集團董事長 李強
弘信創業工場投資集團董事長李強先生分享了弘信在創業和賦能創業者的一些心得以及企業原始創新發展之路方面的深刻思考。
他提到了四點:一是先創業再創新。弘信成立之初是從模仿開始的,在具備一定的營業規模時才開始著手原始創新。二是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三是和高校進行合作,獲取技術配合。四是產能是次要的,技術和研發才是核心驅動力。
李強強調,沒有建立在核心技術上的發展只取得業績的企業是站不穩的。弘信在起步階段沒有為了追求業績而盲目擴張規模,而是腳踏實地沉下心來和科研機構做原始創新。一步一個腳印,讓弘信從一個靠150萬起步的作坊小廠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廈門乃爾電子董事長 劉瑞林
廈門乃爾電子董事長劉瑞林先生分享乃爾電子如何在各領域上進行技術創新。他表示,不做沒有創新的創業,創業需要品牌,創新更需要品牌。
▲合肥永淇智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俊銘
合肥永淇智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俊銘先生詳盡地介紹了臺灣芯片產業和平板顯示產業的原始創新發展路徑。他認為,要真正掌握自己的技術,不能過度依賴他人,這樣中國的原始創新之路才能走得更好。
本次峰會,弘信創業工場還邀請了在柔性電子技術、關鍵傳感器、芯片領域的優質項目路演,幫助企業展示項目、對接資本,搭建一個投資和合作的平臺,同時吸引優質產業項目來廈落地。
▲廈門睿視智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龔純斌
▲合肥永淇智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俊銘
▲廈門乃爾電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柯銀鴻
弘信的“云創業”藍圖
弘信創業工場在廈門已深耕18年,是國內最成功的創業工場之一。創業以來,弘信創業工場以“云創業”的方法指導和實踐,創立弘信物流、弘信電子、弘信博格等多個領域的實體企業,從創業到幫助創業,弘信建設了國內獨樹一幟的科創平臺,賦能協同中小創業者。
2017年,弘信創業工場旗下的弘信電子上市,成為A股“柔性電子第一股”。近年來,弘信電子保持著高速增長。2018年,弘信電子實現營收22.49億元,同比增長52.21%;凈利潤1.18億元,同比增長63.17%。2019年一季度實現營收5.85億元,同比增長78.11%,凈利潤2250.50萬元,同比增長222.71%,在廈門20億以上規模企業中名列前茅。
弘信近幾年投出了數家獨角獸企業。投資的美容微整形APP新氧今年在美國上市,音頻分享領域獨角獸喜馬拉雅、藍領服務平臺象形遠教擬在香港上市,自動化設備制造商易天自動化擬在創業板上市,移動射頻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飛驤科技則擬登陸科創板。
此外,弘信創業工場與廈門金圓集團、世紀金源集團、北京嘉富誠集團共同組建成立的嘉富誠家族財富基金還投資了飛博共創、指揮家VR、世和基因、蘇大維格等眾多企業。而弘信參股的前潤母基金也投資了麥飛科技、玄羽科技、創鄰科技、青蓮云、喵圖科技、贏識科技等多家人工智能企業。
2019年,弘信創業工場確立了三個百億目標,即工業產值百億、服務業投資百億、產業基金百億的未來戰略。
目前弘信創業工場的“云創業”平臺已進入3.0時代,將持續通過鏈接、投資、賦能、服務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眾多中小企業聯動發展、產融結合,為創業企業資金賦能、科技賦能、資源賦能,構建云創業生態,建設“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未來中國產業創業新格局。